魯蛇奮鬥記 — 學習學習本身很重要

學習學習本身很重要

vic
Feb 13, 2023

「活到老,學到老」是一句學生時期,老師常掛在嘴邊的話,保持求知慾以及持續學習,在當前資訊的時代,似乎是件重要的事情,然而在我印象的學生時期中,卻很少有老師教過,「如何學習」這件事。

後設學習,學習如何學習

『超速學習』的作者將自己學習的技巧歸納出九大法則,而第一個法則就是 後設學習,學習如何學習。

從生理來看,學習發生在大腦神經元互相間換資訊時,當神經元之間連結越密切,代表學習越有效,很多有名的記憶法也都脫離不了「關聯」這件事,而在學習中「記憶」只是結果,重要的是「理解」。

要能理解知識,首先要先能掌握知識的全貌,『超速學習』說明後設學習時,提到學習前要先建立「學習地圖」,工程師常見的 roadmap 以及課堂的 syllabus 都算是學習地圖的一種,學習地圖除了提供學習的目的與方向,還是整合知識點的架構,而架構能關聯知識點並讓你了解他們之間的先後關係,進而讓你掌握知識的全貌。

有效學習,建立屬於你的知識體系

上研究所時,教授曾說,厲害的學者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筆記方式。筆記除了是整理資訊的方法外,也是思考脈絡的體現,像是我考研時使用的的『康乃爾筆記法』,將筆記分成三個部分,描述客觀資訊的 紀錄,從資訊中提煉關鍵字的 簡化,以及整合關鍵字和提出觀點的 省思,康乃爾筆記法不只提供了整理資料的格式,更能在你反覆閱讀筆記的同時,刺激思考與消化資訊,最終將資訊理解成知識。

除了 『康乃爾筆記法』外還有許多不同模型的筆記法,例如刺激發散思考的 『曼陀羅筆記』以及講求 結論先行 採用 Top-Down 方式層層推導的『金字塔原理』,不同整理資訊的方式代表著不同的思考脈絡,而最重要的是在做筆記的同時,要明白你不是無腦的紀錄資訊,而是透過筆記將你的思考過程展現出來,從而建立屬於你自己的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與學習地圖是相輔相成的存在,學習地圖提供描述知識的大架構,提供你學習的方向,讓你在學習每個知識點時,能清楚其定位以及下一步,而知識體系能有效地組織知識點中資訊,將這個架構填滿豐富且井然有序的內容。

自主學習,堅持穩定比富有熱情更重要

若將學習當成任務,或許不是一件有趣的事,但若將學習想成是一種生活的習慣,或許學習就變成一種值得養成的事情。

而養成習慣,最重要的是如何堅持並穩定前進,就像是你想擺脫或養成習慣,透過滿腔熱情逼迫自己前進或用高標準審視都不是一個長久的辦法,雖然透過興趣與熱情刺激學習動機是一件好事,但最終我們仍要思考,如何將學習化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堅持自主學習的方法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是時間管理,但我認為重要的是身體管理,有好的身體才能有專注的精神,有專注的精神才能有意識地去執行並建立好的知識體系以及學習習慣,所以健康規律的生活,我認爲才是自主學習的根本。

最後想說,當我意識到,學習學習本身很重要之後,就像是開啟了「真理之門」,在面對資訊時,我能有意識地去消化並理解,嘗試用自己的大腦去拆解重組,面對無法理解的資訊時,提出假設並驗證。

古人云「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學習的階段或許也像是這樣,當你第一次接觸資訊,資訊就是資訊,隨後你開始嘗試自行解讀資訊背後的脈絡,用你的方式整理歸納,資訊就不在原本的樣子,山不在是山,而是屬於你自己的風景,隨著你將學習化作你生活的習慣,不斷地理解不同的資訊後,或許會發現,不同的資訊與知識,有時能抽象化成相同的概念或架構,相同的知識體系與思考脈絡,有時能消化不同領域的知識時,在你心中不同的山景,慢慢揉合成一種形狀,見山又還是山了。

--

--